说明:此篇文章的内容绝大部分来源于《极客时间》专栏。

以下讨论是基于InnoDB引擎。

至于分析性能差别的时候,可以记住以下几个原则:

  1. server层要什么就给什么
  2. InnoDB只给必要的值
  3. 现在的优化器只优化了count(*)的语义为“取行数”,其它“显而易见”的优化并没有做。接下来,我们一个个来进行分析。

对于count(主键id)来说,InnoDB引擎会遍历整张表,把每一行的id值都取出来,返回给server层。server层拿到id后,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,就按行累加。

对于count(1)来说,InnoDB引擎遍历整张表,但不取值。server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,放一个数字“1”进去,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,按行累加。

单看这两个用法的差别的话,你就能对比出来,count(1)执行的要比count(主键id)快。因为从引擎返回id会涉及到解析数据行,以及拷贝字段值的操作

对于count(字段)来说:

  • 如果这个“字段”是定义为not null的话,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,判断不能为null,按行累加;
  • 如果这个“字段”定义允许为null,那么执行的时候,判断到有可能是null,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一下,不是null才累加。也就是前面的第一条原则,server层要什么字段,InnoDB就返回什么字段。

但是count(*)是例外,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,而是专门做了优化,不取值。count(*)肯定不是null,按行累加。

看到这里,你一定会说,优化器就不能自己判断一下吗,主键id肯定非空啊,为什么不能按照count(*)来处理,多么简单的优化啊。

当然,mysql专门针对这个语句进行优化,也不是不可以。但是这种需要专门优化的情况太多了,而且mysql已经优化过count(*)了,直接使用这种用法就可以了。

所以结论是:按照效率排序的话,count(字段) < count(主键id) < count(1) ≈ count(*)。所以建议尽量使用count(*)

最后修改:2021 年 11 月 12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